作品介紹

2013年9月5日星期四


《活柳亭》SANFTE STRUKTUREN

概念

德國藝術團隊 Sanfte Strukturen,在日池畔創作以柳樹建構而成的活建築,創造暨南大學獨樹一幟的環保生活館,成為讚頌自然永續的精神地標和美麗地景,更是觸發新的藝術文化生活的場域,由師生與自然共創共享。作品《活柳亭》取材台灣群山層巒的秀麗景致,遵循自然幾何和邏輯的結構之美,也將眾人集結在一起,營造眾人共享的永續綠色信念。


藝術家自序

與策展人談過之後,我發展出對這個新的活建築在象徵上、哲學上以及理論上的想法:
1. 首先,這件作品,無疑的會註記為永續綠色精神的象徵符碼。
2. 這個地方做為各種活動場所的功能太棒了,且讓我們能創造一個歡慶自然之美的自由天地。我們達至這種美的途徑是遵循自然結構之美,而找尋出真實的幾何和邏輯的建構。我的理念是緣自於我的教授,在斯圖嘉特大學任教的Frei Otto 奧圖‧弗萊, (Siegmar, 德國, 1925/ ),他重新認識自然結構的智慧,因此達成其建築之美的成就( 例如慕尼黑的奧林匹克運動場)。
3. 柳樹建築能與自然環境融合,增加這個地方的精神性。歌德建築的形式,遵循自然交錯的拱梁的結構邏輯,這種形式和精神可追溯自數百年前愛爾蘭僧侶(300 –700 A.C) 在島嶼上所建的自然綠教堂( 根據 James Halls 十八世紀的蘇格蘭建築歷史學者的研究,他甚至自己以柳枝蓋了兩個小教堂來證明自己的理論)。
4. 許多活建築對精神和意義的詮釋是很開放的,不僅限於宗教,或哪一種宗教,2010 年我們在Marxloh-Duisburg 建造的玫瑰亭,是為了慶祝歐洲文化城市,從那時起,玫瑰亭就成了各種不同宗教背景人士進行各種慶祝活動的所在。回教徒在此聚會以慶祝齋月節,基督徒星期日來此作禮拜和祈禱,猶太人在此慶祝住棚節。我們發現,這個自然之境被每個人和所有宗教所喜愛,他甚至能將他們集結在一起,因為他顯現眾人共享的信念。



我為在亞洲的第一個計畫找尋一個獨特的形式,嘗試更趨近亞洲台灣的印象。台灣秀麗與山川景色和近年來崇尚自然的思維,是我希望以我的作品與之共鳴的部份。台灣多山與特殊的地理景觀,國際聞名。而暨南大學所在的南投,更是群山環繞。所以一方面我希望在形式上,我的作品能呼應南投群山聳立的景致,一方面融合我本身作品自然有機之中蘊含邏輯與秩序的一貫精神。



台灣處於斷層地帶因此常常受到地震的襲擊,南投從過去的地震災害中振興重建,對自然之道更加深切的反省和擁抱,也讓我感動,所以希望這件作品在形象上呼應群山形象,表達對自然的尊敬和重新認識。


南投震災後的重建,結合了許多種專業的力量,重新營造社區。1995 年阪神大地震,日本興建紙教堂,全部用『紙』建造而成,做為阪神地震時的希望重建基地,現在,紙教堂來到台灣,在台灣921 震災嚴重的埔里鎮上,讓曾受創嚴重的心靈,重新被教堂溫暖的燈光照亮。

紙教堂的設立,連結了國際與在地的建築與藝術力量,創造一個新的場域,寄託南投人們的心靈和希望。1999年災後迄今以十四年,在這個公共藝術計畫裡,我們希望以綠教堂,和紙教堂相互呼應,以國際藝術家的創作,在未來的歲月中,和暨南的朋友,一起經營屬於在地的戶外綠色教堂,面對社群、土地和自然的經營,引入另一個時空的嶄新詮釋,表達對大地活力重現的禮讚,以及崇敬自然順應自然的土地倫理。


造型

這個活建築外觀看似有機,但仍蘊含規律分明的數學幾何。
平面配置為自然隨機的樣式,有如一朵花,有三十八道拱成五個立體穹頂,建構成山嶺依勢起伏的輪廓造型。






建築體

穹頂的建構原則是格狀的殼,有建設性原則的殼網,懸垂弧形的拱,確保結構的最佳穩固性。柳枝穩定地捆在一起,於成長過程中,其力量會更加強固。1 年後,可長成防曬遮雨的避蔭涼棚。



實踐

我們實現的方式,是由SANFTE STRUKTUREN 團隊中的成員,在開放公共性過程的基礎下,一起引導受邀的15~20 位各年齡層的學生與志工共同參與實現。


SANFTE STRUKTUREN 團員介紹

團隊成員:Marcel Kalberer / Wolfgang Zaumseil / Dorothea Kalb-Brenek / Anna Kalberer / Bernadette Mercx / Petra Evacic



2013年9月6日星期五


《切片 / 錯視》柯濬彥


概念


跨足於建築空間與藝術設計的新生代藝術家柯濬彥,以其一貫的設計初衷,用「輕」量的概念回應空間環境之周遭景色,從路邊長出了發亮的長草,一直到形成具功能性的街道燈具與座具,以其詩意的手法創造藝術之於「人」與「環境」綠色想像。



藝術家以路邊輕微的景致想像為出發,細緻的長草造型宛若隨風搖曳般緩緩律動,在夜間時,長草的頂端會發出點點微光,讓自然的夜間景色除了原本的月光之外,更增加微幅的律動。如同一種彎彎的芒草意象,或是筆直左右搖擺的蒲公英,兩種都仿自草原植物,輕描淡寫地回應校園永續節的概念。等公車怎麼能缺少座椅?溫暖的石材裁切成土丘山陵形狀,切片這個動作,讓草地上的一顆顆座椅更有穿透感。

藝術家邀請來到暨大的每個人,在下次等公車的時候,不妨也在作品《切片 / 錯視》小憩一下,欣賞周遭環境的自然景致,聆聽微微燈光下的綠色美學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